当前位置: > 养花知识 > 花卉诊所 >

美人蕉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

时间:2020-03-27    来源:爱花的小慧慧    人气:

 
美人蕉(学名:Canna indica L.):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全株绿色无毛,被蜡质白粉。具块状根茎。地上枝丛生。单叶互生;具鞘状的叶柄;
 
总状花序疏花;略超出于叶片之上;花红色,单生;苞片卵形,绿色,长约1.2厘米;萼片3,披针形,长约1厘米,绿色而有时染红;花冠管长不及1厘米,花冠裂片披针形,长3-3.5厘米,绿色或红色;外轮退化雄蕊3-2枚,鲜红色,其中2枚倒披针形,长3.5-4 厘米,宽5-7毫米,另一枚如存在则特别小,长1.5厘米,宽仅1毫米;唇瓣披针形,长3厘米,弯曲;发育雄蕊长2.5厘米,花药室长6毫米;花柱扁平,长3厘米,一半和发育雄蕊的花丝连合。
 
 
病原
 
引起美人蕉花叶病的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病毒粒体为20面体,直径28-30nm;汁液的致死温度约70摄氏度;稀释终点为10-4;体外保毒期在20摄氏度以下3-6天。另外,我国有关部门还从花叶病病株内分离出美人蕉矮化类病毒(Cannadwarfviriod),初步鉴定为黄化类型症状的病原物。
 
 
传染途径
 
美人蕉上带毒母株是病毒的重要来源,分株繁殖是重要的扩散途径。田间的传播是通过蚜虫。蚜虫在病株上取食1分钟就可带毒,在健株上取食1分钟,即可将病毒传上。病毒在虫体内的有效时间不超过4小时。病、健株间的接触,田间操作,也可传毒。
 
发病规律
 
美人蕉花叶病发生极为普遍,由于采用营养分根繁殖,使病毒代代相传,逐年加重。黄瓜花叶病毒和美人焦花叶病毒传播的途径主要是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特别是棉蚜、玉米蚜等作非持久性传毒。易于汁液接种,如采用摩擦接种法,可在心叶烟、三生烟、黄瓜、昆诺阿藜、曼陀罗、苋色藜、千日红、豇豆和蚕豆等植物上产生病毒病症状。美人蕉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普通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粉叶美人蕉发病严重,红花美人蕉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①淘汰有毒的块茎,不用带毒的根茎作繁殖材料,秋天挖取块茎时,把地上部分表现花叶症状的弃去。由于美人蕉是分根繁殖,易使病毒年年相传,所以在繁殖时,宜选用无病毒的母株作为繁殖材料。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以减少浸染源。
②该病是由蚜虫传播,使用杀虫剂防治蚜虫,减少传病媒介。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味衣、70%丙蚜松各1000倍液喷施。用西维因、马拉松等农药防治传毒蚜虫;CMV有很多毒源植物,应及时清除。
 

相关文章